标王 热搜: 加盟  中小企业推广  建材  服装  互联网  餐饮  网络推广  企业营销  互联网创业找项目  创业项目 
 
瓷爱品牌招商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资讯 » 创业宝典 » 正文

2018年 网络将走向哪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4  作者:365加盟网  浏览次数:934
核心提示:硅谷顶尖的风险投资家FredWilson每年底都会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前一年的总结,另一篇是对后一年的展望。...

硅谷顶尖的风险投资家 Fred Wilson 每年底都会写两篇文章,一篇是前一年的总结,另一篇是对后一年的展望。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也来照猫画虎学一下。

  这篇文章的标题其实是我近期和不少人在聊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一个人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和 2016 年比起来,2017 年应该算是一个创业加盟的大年。

这个大年里的大赛道机会主要就是新零售。

其他的分赛道机会有教育、文娱、微信生态等等。

  回头看,我在 2016 年 10 月写的《为何我不做 VC 了?》中主如果说纯网络的机会越來越少了,所以早期投资会愈加不容易做。

虽然 2017 年还是有不少出色的早期项目出现,但到现在为止,我也仍然觉得大的走向预判是对的。

  互联网+从纯工具到游戏、电子商务、O2O、B2B、新零售等,这就是一个网络元素不断降低的过程。

所以就算不少人对 2018 年看好,但我仍然是偏悲观的,但悲观中还是有四个机会点,后文中会提到。

  而我在 2017 年 3 月写的《便利蜂、喜茶、迷你KTV、千聊、狼人杀之后,2017年的第六个小风口在哪?》中便利蜂和迷你 KTV(和文中我提出的 unbundling the facilities 的定义)其实就延伸出了 2017 年这一整年的新零售机会。

  在那之后,其实 2017 年一整年并没跑出什么太意料之外的结果。

  最后,在 2017 年 6 月的《日聊投资三个人,日刷抖音短视频三百条》中,我也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可见的大机会,而文娱类(特别是视频类)也是我非常看好的一个机会点。

  2017 年下半年,除去以上这类,其他的机会就都极少了,最多就是几个品类的二手交易网站和共享汽车出行等。

  到 2017 年 12 月的今天,我感觉第一 2017 年基本可以算结束了。

特别是对不少USD基金来讲,下周开始就会陆续进入休假期,滑滑雪、出个国,再回来就是 2018 年了。

  那对于 2018 年来讲,几个潜在的变化可能有:  1、更多 VC 会转行  近期和不少做了比较久的 VC 聊天,大伙常见的看法是,对 2018 年相对迷茫。

当然迷茫是个正常状态,但另外一个共通点就是,更多人慢慢看透了一级市场的运作方法,都感觉要自己投身到买卖之中,要更深地介入 deal,才是最好的赚钱(或者说达成个人价值)方法。

  无论是做 VC 的同时做 FA,还是自己跟投项目或自己攒项目,亦或是通过深度投后去拿到期权,甚至是跳到创业公司中等,这类都是将来或许会发生的事情。

  毕竟,VC 开始变成了一个行业,体系越成熟,大伙就会有越多的玩法。

  2、早期投资不容易做  上面第一点是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讲的,目前这一点是从整体行业来讲的。

  早期投资只能愈加难做。

优质的资源和资金都向头部的中后期项目集中(张颖不久前也说了一样的怎么看),就算新出来一个早期的小项目,也会短期内被资本裹挟到 B、C 轮,而我觉得这背后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问题的本质是革新不够了,所以第一早期的可靠项目少了,第二是在所有项目中革新能起到的壁垒用途低了,所以资本方明确感觉到通过堆积资金、资源和站队,可以左右战局最后结果了。

  第二,上一代创业人士是跟传统行业的人去拼,所以就算经验不足,角逐对手的能力更不足。

而目前新一代的创业人士,是和上一代的创业人士去拼,很多的上市、退出的创业人士、联合开创者、出色高管二次创业。

在上面第一点缘由的基础上,这类人能撬动更多资源,也就更让行业集中化。

  3、还能有多少独角兽?  在我上周参加的两个平台上,分别都有好几个投资人或创业人士提出了这个问题。

  USD基金追求独角兽的打法,是不是还合适这个年代?更多人民币投资风格的基金追求的是项目数目、项目净收益,而退出的方法也更多是整理和并购。

  这背后仍然是由于底层革新少,而模式革新多。

  4、四个例外  文章最开始我提到说,投资不容易做了,但这其中还可能有四个机会点。

  第一,区块链。

  我在 2014 年初的时候过去买过比特币,但那时候价格波动巨大,没拿住。

目前回头看,感觉自己错过了一波非常珍贵的机会。

  我到目前仍然没研究透比特币或区块链这个事情,但让我感觉这里会有机会是什么原因也非常简单:我发现周围有不少我非常认同的人,他们开始认同区块链这件事,而我相信那些人的判断能力。

  所以,区块链或许会是明年市场走向的第一个机会。

  第二,AR。

  我在多种场所、不同时间都多次强调,要说大赛道,我最看好的下一波机会是 AR。

  我感觉 2018 年或许会出现一些 AR 有关的小风口,这里面会蕴藏着不少机会。

  但总体来讲,AR 这件事还是要耐心等待。

我过去在《坐上火箭的人》中写到说,每一个人这辈子就那样几次机会,我觉得互联网+是上一个,而 AR 非常可能是下一个(虽然不少人已经把 人工智能 当做下一个)。

  所以,AR 我感觉会是第二个机会。

  第三,人工智能。

  我其实之前一直都感觉 人工智能 不够性感,由于我一直拿 人工智能 去和互联网+比较。

昨天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内部推荐会,联想之星的合作伙伴李明推荐了不少他对于 人工智能 的深刻见解。

  在他说的时候,我忽然想了解了自己之前的一个误区。

  我一直感觉 人工智能 不性感,是由于感觉 人工智能 不是纯粹 2C 的东西,不像互联网+可以重塑所有商品端的场景和体验。

但我的误区就是,互联网+是一种途径革命,所以作为途径可以连结所有 C 端,但 人工智能 本来就不是一种途径革命。

  人工智能 是种生产力革命,就仿佛蒸汽机和电力的创造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 的价值和潜力还是很大的。

而且,生产力的革命总是初期都是需要政府去推进和搭建途径的,譬如智慧城市、自动开车公路等等。

  之前的工业革命导致的途径重塑是公路、铁路、计算机互联网等等,而 人工智能 背后是否会带来新的途径革命?而新的途径革命中是否会蕴含着比 人工智能 本身还大的机会?  这就是我今天会后又决定重新研究 人工智能 是什么原因。

  第四,传统企业继续整理。

  这一点其实也是延续着互联网+进步的势必,而这背后或许会有些机会是 SaaS 和 Buyout。

  为何是 SaaS?第一,不少 85 后开始走上更高的管理职位,他们更能理解 SaaS 这个东西的价值。

第二,所有些商业诉求都是先开源再节流,开源差不多将来,各种节流的 SaaS 商品就会有更多机会。

  为何是 Buyout?由于大多传统行业要转型或要跟网络结合,最致命的问题还是企业本身的基因问题,而且原先的一波传统行业创业人士也到了交替的节点。

我感觉,这个时候在国内就会真的出现一波基于类似 Buyout 操作方法的操盘机会。

  以上,就是我对 2017 年写过的一些预判性文章的简单复盘,和对 2018 年的一些不成熟的怎么看,欢迎更多人在评论中一块探讨。

 
关键词: 科技创业
 
[ 创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创业资讯
点击排行
就要加盟网 - 招商加盟,加盟好项目,小本创业,2020最有前景的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