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香港市场传出和记黄埔将要供应旗下连锁零售企业百佳超市的消息。
由于和记黄埔与李嘉诚联系在一块,而李嘉诚又是华人首富,在香港工商界拥有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所以这则消息一出,便引起了高度关注,各界人士纷纷加以解析。
市场关注点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百佳超市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33%,与另一巨头惠康超市合共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李嘉诚舍弃如此一个具备领导地位的企业,是不是意味着不再看好香港,是不是意味着香港的投资环境已发生变化?第二,从财务和公司策略角度看,李嘉诚为什么要在此时供应百佳,这反映了和黄集团什么样的经营策略布局?李嘉诚以精明著称,他的一举一动非常具备风向标意义,但到了现在再将供应百佳一事与香港的投资环境、投资信心之类的宏大主题挂上钩,确实是过度解析,不过,将供应行为归结为百佳进步空间不大,和黄集团需要为在欧洲和中国大陆的回收扩张筹筹资金等等,仅仅从财务角度来看待供应百佳一事又过于狭隘了。
笔者觉得,上述剖析忽视了一个十分要紧的背景,那就是《香港角逐法》的推出。
自120年前美国率先推出反垄断法律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都推出了类似的法律(各国称呼有所不同,有些称角逐法),由于伴随资本主义的进步,从小资本主导到大资本主导,垄断已经成为威胁市场公平运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要保证市场公平角逐,保证买家权益不受侵犯,反垄断立法是自然而然的事。
香港经济以自由闻名于世,诺奖得主弗里德曼曾盛赞香港是自由经济的楷模,在传统基金会历年的经济自由度排名中,香港也长期排名前列。
这类都给人一种紧急的误解,以为香港在公平角逐、自由角逐方面特别出色。
事实上,说香港是最开放的经济体绝对没错,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除去烟酒毒品武器外所有皆可自由进出,说香港是政府干涉最少的经济体也是成立的,由于它产业管制少,很久内没最低薪资法,工会没影响力,假如说香港是角逐最充分的经济体,则与事实紧急不符。
一个显著的事实是,香港的房产、基建、零售等行业集中度都特别高,大资本集团垄断市场和妨碍角逐乃是常见现象,香港经济命脉为大财团所控制也是不争的事实。
很多人从最自由经济体的名号中衍生出香港是充分角逐的经济体的认识,大概是混淆了政府不干涉与自由角逐这两个定义。
管制与反垄断的实行主体虽然都是政府,但其用途是完全不一样的,管制常常破坏角逐环境,影响经济效率,但反垄断的出发点则是促进角逐。
事实的状况是,香港政府管制少,为它取得了最自由经济体的称号,但同时香港一直没反垄断法律,香港市场很多产业角逐是很不充分的,妨碍角逐的行为是很常见的。
撇开房产不谈,也不考虑基建、码头、航空航运,极少人能想象毫不起眼的零售业有这样高的集中度,并且屡屡出现滥用支配地位的事例。
家乐福曾杀入香港超市业,但非常快遭到双巨头借助供货体系和掠夺性定价的绞杀,狼狈退出,另一家当地新进入企业遭遇也类似,在巨额蚀本后无奈退出。
过去看过一条新闻,一家经营了20年的单体超市由于巨头的到来而飞速结业,职员涕泪满面,巨头们之所有这样威力,是由于只须它们发现该超市的某货品比我们的实惠,就禁止供货商向其供货,正是在这种典型的纵向垄断打击下,香港分散的零售业者发现愈加难有存活空间,大资本不受约束的力量不但破坏角逐,而且正在破坏原有些社区生态。
经过十几年的争论,《香港角逐法》2012年7月终于在立法会通过,虽然这部法律未明确具体的推行时间,但今年5月香港角逐事务委员会已开始招聘职员,进入组建阶段,这意味着离法律正式推行又近了一步。
笔者觉得,该法一旦推行第一遭到冲击的可能就是超市百货业,由于双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是明确的,而它们妨碍角逐的操作也早已为人所知,取证应该很容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佳将来面临的进步障碍一定会较目前多。
加上在香港市民心目中,李嘉诚本人已由当年香港拼搏精神的代表,变为相当负面的挤压普通民众存活空间的大资本财团的象征,前不久其旗下的码头工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罢工,矛头就直指李嘉诚的贪婪。
这种社会法律环境的大变化,加上此时可能获得较高的价格,应该是李嘉诚对百佳超市意兴阑珊的真的缘由。
以和黄好的信用,到欧洲和中国大陆扩张业务资金应该不是问题,加上超市本身虽不是暴利行业,但收益稳定现金流充足,能有效地平衡其它业务的波动,所以,单纯从公司业务调整角度看,供应百佳的原因确实不足。
当然,上述剖析只不过笔者的个人推断,假如这种推论是准确的话,它至少可以给大家提供如下启示:第一,反垄断对市场角逐极其要紧。
李嘉诚在香港可谓是呼风唤雨的角色,但在法律环境变化之下,他也不能不对我们的商业经营进行调整。
假如没反垄断立法,或者像中国大陆那样有了反垄断法律,但执法不力,同时任凭很多的行政垄断畅通无阻,那样市场就无公平角逐可言,资本的力量就会野蛮膨胀,它不只直接侵害买家利益,而且扭曲市场环境,致使资本强者恒强,社会结构失衡。
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活动的年代,大资本的害处已经在西方国家明显暴露,故而他在提出平均地权的同时,还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
反垄断就能视之为节制资本的一个要紧方法,今天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愈加多的结构性矛盾,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就是导致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
健全中国现行的反垄断法,提升执法水平,铲除各种各样的垄断,有益于激活经济活力,也有益于打造一个更和谐的社会。
第二,反垄断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香港迟至1990年代才有人呼吁进行反垄断立法,进展也非常迟缓,大资本的阻拦和意识形态的障碍是其缘由。
在去年通过的法律文本中,对于并购的审察也只针对电信业,由于1990年代解除电信管制后,此行业获得充分进步,老百姓得到了最大便宜,而对其它行业,角逐法尚没办法进行规范。
对于中国大陆来讲,虽然反垄断法已于2008年正式推行,但对经济范围中常见存在的妨碍角逐的行为产生的触动很有限。
中国的反垄断事业任重道远,只有将它上升到市场经济灵魂的高度,并且以宗教般的热忱去推进,才大概获得突破。